事情是这样的,差不多一个月前,我搬家来到了新的住处。这个地方比我原来住的要偏僻得多,人流量也很少,所以一些在其他地方非常常见的便民消费或服务在这个只有农村水平的地方很难找到,例如说办宽带连接上网。所以在将近两个星期的时间里我都上不了网络,更甚的是这个地方消费水平很低,街边除了每隔50米就出现一个的便民小超市外,几乎没有其他什么消费娱乐场所。在这种情形之下,我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了宿舍,整一副没事可做的无聊状态。因此我拿起了从网上借来平时用来充电的几本书看了起来,这让我体会到了一份以前不常碰到过的平静。
把房间的两扇窗打开到最大,在地上铺上一张凉席,就这么坐下来,手捧一本心爱的书,旁边没有充斥大量娱乐诱惑的电脑网络,楼下街边没有来来往往于琳琅满目商品前的吵杂人群,更妙的是,因为是在农村,空气很好,经常能有一阵阵凉风吹进窗内。这些东西跟书本中的文字一样有触动你身心的能力。
我梦想的生活形态也应该是这种节奏和状态的,我完全融入了这种让我舒服的氛围中,这让我注意力得到了集中,脑子里少了很多混乱的杂念,让我能更有效率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知识和观点。我不仅思考得更多更有效率,且内心得以收获一份珍贵的平静。我不再像平时那样急躁地去想怎么去找工作,怎么去规划下来的我生活,也不会因为这些问题,在已经混乱的脑子里增添几分烦恼和焦虑。我甚至能自己体会到我的能量场发生变化了,在这种舒服的状态下,一切都顺畅了起来。我甚至还破天荒得饶有兴致地记起了读书笔记。
这种生活一直持续了近两个星期,直到家里接上了我等待已久的宽带。
打开浏览器,登陆网络像是打开一座蓄水堤坝,信息流如洪水猛兽。我又可以重新接触外面的世界,目的性地完成一些只有网络才能完成的工作。可后来失去了目的性。我在工作之余有了娱乐放松的正当借口,于是我开始用网络来帮我消遣时间。电影、音乐、微博、QQ以及各种各样的站点,一开始确实能满足自己娱乐放松的需要,但网上一个接着一个的链接开始让我没办法从网络上撤下来。我发现,我一无事可做的时候便会打开浏览器进行无目的的搜索和浏览,而网上的信息无限多,我被一个个新鲜的东西吸引了眼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确实能找到一些有实际价值非纯粹娱乐的东西,比如一篇深刻的文章、一部可以发人深省的有意义的电影。但当这些出现在我走马观花的过程中时,都没有给我带来深刻的触动。因为在看完那篇文章或那部电影后,我会马上进入下一轮的搜索。这让一些本来非常有价值的知识变成了我主观意识中的快餐文化,我并没有吸收到它们真正的营养。洪水般的信息流一波接着一波涌向我,却又一波盖住一波。
对于接受的知识观点,如果没有一个思考和在心中沉淀的过程,它是不会进入你的脑子里形成我们知识库里的知识的。对这些东西,大脑并没有一个深刻记忆的机会,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对一天中接受的知识做一次再加工的独立思考,这些快餐知识会很快从脑子里消失影踪,更不用说来形成自己的观点了。像是在沙子上用手划着写字,一下子就被风吹走变得模糊甚至完全被飞沙给盖住,这时你再写,风还是一样会把它吹掉。如果没有意识地不断重复这个过程,你以为自己写下了很多文字,积累了很多知识,可实际上,连最后一次写下的东西都会给风吹走,最后还是跟第一次写之前一样,什么都没创造和积累。
可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也曾觉得自己收获积累了很多东西,可等我去知识库里面搜寻的时候,我发现我什么也没找到。我用我大量的时间货币换来了空白以及事后一种对浪费时间的后悔。
其实发生在我身上的这个现象是有普遍性的,特别是在大学生身上,这一个群体可以轻易地使用到网络,再加上大部分人都追求纯粹的娱乐,这样便更容易失去目的性,变的混乱起来,但很多人依旧“欲罢不能”。为什么呢?
之前看到过这样一个说法,说人类的大脑就像一个小孩,他需要我们去哄他,所以我们要不时放松我们的大脑,要经常做一些自我暗示性的东西等等。而把这个观点用在这里,大脑这个小孩他逃避复杂困难的东西,他会选择做功少的事情去做。每个人现实生活中都有一些困难,在解决这些困难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压力、烦恼并消耗我们大部分的精力,解决困难是一件不容易完成的事情。大脑这个小孩就会本能调皮地选择逃避,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选择上网娱乐消遣,就恰好给他打开了一个偷懒的通道。在这个通道里,我们不需要思考很多东西,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就能收获某种快乐和轻松,我们只需要典当我们的时间货币。避难就易,这对大脑这个小孩来说是十分合算和舒服的事情。而对一些自控能力强的人来说,他们懂得怎么用自己的精神和意志力这个大人来让大脑这个小屁孩听话,他们能够抵制网上的诱惑,带着忍耐坚持迎着困难的方向走,而这其实就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
如果还没有锻炼出强韧的自控能力,你应该找到我前面讲到的那种能令自己平静下来的氛围,清空自己的杂念,停止脑中的混乱,再去接受新的知识。这才能让你的时间货币产生最大价值,才能让自己有效地思考、学习和沉淀知识。
标题党。
正文还好吧。有点启发。
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