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与十八

八与十八之后,
我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大概明白,
我大概是个不折不扣的后知后觉的懒人,
但我不需要聪明,或者说聪明对我来说永远都是奢侈品。

当我十八岁以后,
我凝神,我发呆,我单纯,但从不迷惘,
孩子的心,总是阳光般的缺乏畏惧的,
对于未来的时光总是好奇但又不知为何的。

当我十八岁以后,
我已经学会不谈人生,我学规划但从不规划人生,
因为生命不像是生意,不需要你的高瞻远瞩,
有时候规划的太多,往往会让你顾此失彼,
大部分时候,你只需要你明白自己想做什么然后坚持,
然后用诗人般的心情,去游览、体味沿途的风景。

当我十八岁以后,
我开始试着思考并渐渐明白什么是友情,
我试着去忍让,试着去谅解,发现,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你可以对很多事情苛刻甚至是残忍,但唯独亲情、友情不行,
小事糊涂大事清醒,有时候,糊涂点未必是件坏事。

当我十八岁以后,
我要试着去忘记何为夸夸奇谈,除了开玩笑之外,
更多的时候,我希望自己的话语是言简意赅的,
更多的时候,我愿意静下心去聆听他人的话语,
我相信,很多深刻的道理,是在许多不经意的时刻吐露出来的,
但不幸的是,这些伟大的命题,往往最为我们所忽略。

当我十八岁以后,
才终于明白书籍和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
于是我开始马不停蹄地阅读、啃书,
我开始记叙书籍,开始记叙生活,
开始用自己的感触给自己的生活出一本书,
我试着用二十几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试着用孩童般的阳光去开导自己,
试着让内心撇开这浮夸现实,
去寻找人群中更为原始的温情,
去倾听内心更为纯粹的声音。

当我十八岁以后,
我远行,去完成多年未曾完成的梦想,
人群、离别、孤独、失落甚至恐惧、挣扎,
往往让你发现另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有时候会困顿,人最终是要如何认识你自己?
显然,苏格拉底并没有告诉我们答案,
长途跋涉滞之后,才似乎如梦初醒,
通过别人认识你自己,或许是最佳的方式。
旅行的意义大概就是遇见未知的自己,
而反思大概就是去发现你未知的生活,
然后偶遇那段尘封在记忆中被遗忘的时光。
这恰如卡尔维诺所说:
即使是过去的事,那也会随着TA的旅程逐渐改变,
因为旅人的过去,是随着他所走的路径而改变的,
每次抵达一个新城市,旅人都会再度发现一段自己不知道的过去,
你不复存在的故我,或者你已经失去主权的东西,
这变异的感觉埋伏在无主的异地守候你。

当我十八岁以后,
我开始慢慢理解生活,
更多的时候,生活可能就像是理想城伊希多拉,
TA是我们的梦想的城,但只有一点不同,
在梦想的城里,我们是个年轻人,
而当你抵达伊希多拉的时候,你却已经是个老头,
鲁迅先生似乎也有过相似的论证,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所以,要享受这种变老的过程,但不要让现实轻易地埋没了理想。

当我十八岁以后,
我开始慢慢地理解了相对论的正确性,
当我们平淡的时候,时间是正常的,一秒就是一秒;
当我们痛苦的时候,时间没有加速,但思考加速了,时间是漫长的,
当我们快乐的时候,时间没有加速,但思维放满了,时间是短暂的,
马克思唯物辩证主义告诉我们,痛苦和快乐总是如影随形的,
所以要学会在漫长痛苦中寻找快乐,把握住那些短暂美好的时光。

站在二十二岁的风口,
我想,生活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风口,总是会有很多令人惬意的惬意,
生活需要你用八岁的心情去体味十八岁以后的世界,
不同的只是你要明白怎么去冷眼看这个世界,
要有自己的方法,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要反抗,要反驳,要斗争,要争论,
可以激烈,可以激进,但绝不妥协!

八与十八”的一个响应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