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十年(一)、(二)

读《1978-2008:私人阅读史》后,受启发也想自己清算一下。按理说谈不上阅读史,我从认字算起,充其量20年,有意识的阅读时间更短,大概只能用十多年来衡量,写回忆性质的东西未免可笑。总体上读书也是碰到什么读什么,所以整体没有线索可循。只能说整体限定在文学类和部分思想简介类文章,,缺乏深入阅读,尤其是近几年,读的书不少,但是一本书也想不起来,基本都没深入读过。以前的时候没有几本书建立我的基本阅读取向,所以到现在也是盲目的读。

一、无意识阅读

记事以来,最早的读书是一本唐诗选本,画本样式的,儿童读物,是爸爸买给我们姊妹三个读的,很早的一本书,名字也记不清了,印象深刻的有《回乡偶书》和《月儿弯弯照九州》几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在外头。

 
前者是儿童放羊的背景,后者是两个卖唱的走在街上,楼上是歌舞。这些年了,我一直记得,比较吸引我的是封面,画的是儿童手中拿着这本书,这像个悖论,让我想过很久——书中儿童拿着书中的儿童拿着书,如此岂不是无穷无尽?

后来读过《江畔朝阳》,毛泽东语录时代的小说,作者的名字也是在我想写的时候,在网上搜索到的,我那时候上小学,估计十来岁。其实,并不是我想读这本书,而是家里只有这么本书,并且姐姐也看过,她觉得很有意思,所以我也决定读读。现在还记得主人公的名字和一个鸭舌帽,内容没打动过我,但那书的厚度,着实让我啧啧赞叹了很久。

记忆深刻的还有本福尔摩斯侦探小说,这是从床底下寻出来的。起因也是姐姐问我,她向我描述,你看到过这样一本书吗?书皮上画的是一个烟斗?如此等等,而我恰好印象深刻,就再次纵身潜入床底,大猫拖小猫似的拖出了那本书……

二、碰到什么读什么

后来读高中后,慢慢地有意识的去选择某些书,比如看某类或者不看某类,但总体还是碰到什么读什么,从文字的只言片语中需找下一本要读的书的名字,从书单上看,也大体看得出当时看的也是所谓的中学生课外读物类的东西,比如一套泰戈尔、普希金、雪莱、歌德、裴多菲等等人的诗选,这种选法,目前看来觉得很奇怪,我始终不明白裴多菲对我们这一代人,如何敲打拷问,想来大多数人,记得课本上介绍的那首“比较级、最高级——递进式”的小诗,看过他长诗的人未必多,看过后我却反而觉得更加奇怪,它们如何打动我呢。

雪莱和海子肯定能吸引很多人,雪莱的抽象词写法(或者是这种翻译),我一直都在模仿他写过很多东西,甚至也按照韵脚写过一些十四行。现在看海子,我希望我的态度是清醒的,这是个很多人转变的过程,我也是后来看到一些这方面的评论文章,才慢慢的转变过脑筋来。毕竟生活不是那种二元对立的神话隐喻,我们也没有那样的充满盐水的背景。曾经手抄过的短诗和长诗,现在还留着,记录一段成长吧。

未完待续

读书十年(一)、(二)”的一个响应

  1. 现代诗歌以及哲学类 一直静不下心来读…..
    小时候就喜欢看科学类的书 受益终生 直接导致变成了工科男…

    1. 呵呵,我一直学的是理科,也看过些科学类的东西,喜欢实际动手操作的东西,结果没修炼成工科,始终不伦不类的。

    2. 求问这是自然而然就爱好了呢,还是家庭因素?我家文科传统,书房里全是文史哲,耳濡目染啊;世交家里正相反

      1. 自然而然的 我初高中都在看文学的东西 装小清新~~哈
        世交!!!突然觉得你们好有底蕴啊。。。

      2. 怎么都对这个词这么有兴趣。“ [old family friends]∶上代或数代有交情的人或人家”,我们祖父一起作为知青下放到苏北,然后定居于此,很普通啊。 嗨,我也跟她学过看一些数学的书,装知识分子~~

      3. 我觉得算是个人成长需求吧,我高中之前完全不对任何文学性的东西感兴趣,对理工科兴趣还稍微大点,结果后来就翻转了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