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

我为何写文章,就是我有话要说,要把自己的话大胆地说出来!要经过大脑的思考用自己内在的思维方式和见解用自己的言语说出来,那样才够爽快和舒服!当然,或许我很异类,连自己谈心的知己都没有,世界如此大,居然在我生活的环境中我感兴趣的东西却不能和别人出现交集,不能产生共鸣的东西!所以我选择孤独者的消遣方式—-写作。这也是我写文章的原因!我与别人写文章不同的是,我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消遣发泄方式。
还记得读书的时候,作文在试卷中的比例是很大的。所以,作业一般都有作文。于是我们读大量的书籍,并记忆很多有用、大道理、朗朗上口的押韵的诗句。在写作文的时候,能直接在大脑中提取我们记忆的有用的句子拼成一篇集中了很丰富和优美的文章。到现在工作后,这种文章我很少去读了,就像别人翻唱的歌曲,已经没有原创的味道了。这种文章很多!这也是文章的一类!
还记得一种写文章叫“挤牙膏”。假如现在叫我写文章,我一般都是一气呵成的,因为我有那么多的话要说,实在不具备写作的条件,我内心一直压抑着或放在一边,等到有那种欲望被点燃的时候,我便开始写!毫无顾忌的。而不再是“挤牙膏”那样了。我一直都想,那时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如此单一,学习又如此紧迫,我们怎么在没有体验的环境下写出好的文章。总之一句话,写文章要不是心中的一种欲望被点燃或者压抑过久的东西需要以一种发泄的方式发泄出来,除此之外的写作,我个人认为类似于“挤牙膏”,再者就是拼凑,或许更多的是我们把它当作了一种任务,没有了一种自然的释放的快感!
我们从小学到高中,鲁迅的大量的文章被选入教材,我们也读了很多。但很多时候,鲁迅的文章我们却“死读”了。一般的回答都是围绕着鲁迅的生活背景而去答题的,只有那样我们才能拿高分靠题。鲁迅的文章就是“一种欲望被点燃或者压抑过久的东西需要以一种发泄的方式发泄出来的感受。”我到现在偶尔去读鲁迅的文章,现在才读懂,才明白鲁迅的心声。当然现在已经没有在为考高分的前提下去读了。现在才明白鲁迅为何会写那些文章。不过我也反思过,难道是我醒悟得太晚吗?居然现在才明白!而另一种解释是,现在的学生如此聪明?懂得一个具有思想的而且年龄悬殊和生活背景悬殊如此大的人(鲁迅)。很奇怪吧!我的答案是,我们根本不了解鲁迅。而答案也用作者背景编辑一种模式化和大众化的文字去解答。
写文章应该是内心里一种真实的想法,而且顾虑不要太多。想写作又担心怕得罪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于是写文章有了一种顾虑和不安!给我的个人感觉是,“飘浮不定”的感觉!你没有自己的立场,也就没有值得我去读的欲望,更不具备我去思考的条件。
还有一种就像很刻意去写一样,可以用赵本山的心声去解释,“当属于自己的快乐成为一种职业行为的时候,人是沉重而不快乐的,而当负载快乐的能力成为压力的时候,人是力不从心的。”刻意的东西很不和谐。要不就把那种刚有一点的欲望给忘掉或者在等等那种愿望扩大的时候,我们在一气呵成的写出来,那就是我一直都喜欢的一种写作的快感。刚有一点灵感的时候,我们还是暂时不去写,不然有前段而硬生生的去写后段。就会给读者带来一种不协调的感觉。
我之前读过一本书,后来我就彻底认为,“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其实就是在读作者的思想”。若个性越鲜明,那么应该对某一件事研究越深。我读过一本被很多人误解的书籍,当我读到一半的时候,我开始崇拜作者了,作者的内在实在是太丰富了,无论语言、物理学、医学、生物学和心理学都能连贯起来,并且说明他知识面广,而且那些理论不是他自己创造的,而是我熟知的。当读完的时候,我便开始对作者感兴趣了。而我要解释的重点是,读文章能了解作者的思想。同样写作也是对思想的一种体现。
总之,很自然的写出的文章,我很喜欢!一气呵成的文章,应该是心中的一种欲望被点燃或者压抑过久的东西需要以一种发泄的方式发泄出来。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有自己的一些原则和观点的立足点的文章,那是我最喜欢的。我一般都把那种人称为“有个性思想的人”。
好了,就聊到这里吧!

关于写作”的一个响应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