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本命年
有一个事实是我必须承认的:一整年过去了,我的文章水平颇有逆水行舟的意味,查阅一遍2011年1月26日作于西双版纳文章《本命年》,感觉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写出这样的文章了,或许,这一整年,于读书、作文一项,我过得实在太过浮躁了。
再过八分钟便是兔年的最后一天,一整年就宣布这样过去了。感叹时间过得太快的事实似乎也是每年的年底总结项目之一。但不知道诸位好友发现没有,随着年龄及阅历的增长,每一次感叹时间荏苒的时候,其意义及内涵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不知道怎样的状态才是美好,但我每一次感叹时间穿梭的时候,都发现这简简单单说了几十年的几个字的分量在不断加重……又或许,这事本来就没什么“美好”可言。
一年前我说我是不相信“迷信”的所谓“道理”的,但我却相信“科学”,相信过来人对于“本命年”一词的理解。我之前没有认真思考过“文化”之于民众生活的影响,但近来却发现,这些似乎随手可拈、微不足道、摸不着、看不见的所谓“文化”却是有着非凡的影响力的。一个人的观念于川流不息的社会群体而言或许是沧海一粟,然而,当这样的观念——基础、核心价值观念,存活于十个人、一百个人、一万个人、十四亿人的价值体系中的时候,你认真反思这个事实,你不得不顿悟这其实就是所谓的“民族”。
围绕“本命年”一词的文化也是这样的,千百年来,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华夏民族一直将“本命年”纳入“华夏文化”中,勿论其存在的价值,但我们明显能感觉到这个词似乎不是个“吉祥”的词,这个词意味的是“曲折”、“考验”、“针锋相对”,这是一个意味着你稍不注意便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的词,在这个词的适用期内,你必须事事多加斟酌,不经意的一个决定都有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痛苦”。我想,在这件事中,如果一个人有这样的观念是不足为惧的,但如果这个词被许多人惦记,甚至已经融入当地文化基因的时候,便要引起重视了,如果接下来真有“考验”,那这些“考验”一定出自具备这些观念的人们。
2011年4月份之前,我一直在接受佛学思想的熏陶,自觉受益匪浅。这是一段意义非凡的思想之旅。正如快乐或痛苦体验,在两者中,如果有一种药能让你一生具备其一体验、唯一体验,你是不应该接受这样的“恩赐”的,你必须顺其自然,有时候你需要体验痛苦,有时候你又需要感受快乐,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生活”,才是无憾的人生。接受佛学或其他任何一门人文学问的影响也是一样的,俗人你我或许不需要一种宗教信仰、一种哲学观念,但你我却有必要在不同的时间段,去体验各种各样的宗派信仰、价值观念。在净土宗的哲学体系里,你感受到的是“助人为乐”的大快大乐,在禅宗的哲学体系里,你感受到的是“顿悟”的大智大慧。
2011年里,2月份之前我接触的是净土宗的思想体系,在2月至4月份的两个月里,我接触到的是禅宗的哲学体系。在两个哲学体系中,我体验到了两种截然不同却又息息相关的思想世界。在净土宗的思想世界里,我不断的忏悔,不断的自省,不断的为善,从而不断地实现自我升华,体验无处不在的“助人为乐”的精神体验。在禅宗的思想世界里,我深入山林,独坐麦田,久久地在河流边凝望星空,思考自己的整个人生体系,试图找到一条贯穿始末的哲学经脉,这是宁心静气体验“一叶一世界,一花一菩提”的上佳精神遨游之旅。
一年过去了,我完成了一年前写下的“经历事件”:
- 从学校走入社会;
- 从被抚养到自我负责并逐渐进入担负起家庭的责任的过程;
- 职业方向的定向;
- 感情方向的定向;
- 学习方向的定向;
- 事业方向的定向。
我确定我并非沿着这个图谱在生活2011,我仅在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学习,不停地更新,不停地升级,不停地修改,不停地总结,当年终到来的时候,我回顾《本命年》,我发现我把这些事件都大概办妥帖了。
经历本命年,再次确定一个事实:我的生活我做主,我的人生我负责,想要怎样的生命体验,就怎样去生活每一天,苦心人,天不负。
欢迎登录我的博客:http://user.qzone.qq.com/330575320/
段旭
2012年1月22日0:36:51星期日于云南腾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