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月一度的写文章时刻,想到上次写了一篇名为《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散文”(可能有人不知道此篇文章,但是,为了剧情的继续发展,额…就将就下吧,或者到我个人博客里找来看看也行),懒人有懒法,随即想到了一个”找抽型“的名字,于是有了本文的标题。
说来惭愧,这个月基本没跑步。当然也是有原因的:校方为了即将到来的民运会,跑道翻修。但本人本着吃饱也要找事儿干,鸡蛋里也要挑出骨头来的geek精神,在”健身“这一重点投资项目上,不能因为区区跑道翻修而”撤资“。得嘞,锻炼不了下半身(意指跑步,别想歪),转战上半身。恰逢宿舍有蒋生(623宿舍副寝室长之一)贡献的小哑铃一套,每天晚上乱举一通,直至大汗淋漓,然后果断来个凉水澡,那~~叫一个痛快。好吧,争取做一名”跑得起步,举得起哑铃“的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
由此看来,跑步的话题,是没得说了,唠点别的?要不…谈点与专业有关的话题?虽说是计算机专业,但以下所述,均在有意避免让这篇文章沦为”技术贴“的杯具,也就是语言上尽量通俗易懂(也只能通俗,深奥还有待时日),老少咸宜,居家旅行,常备良药,额,跑题了….总之,和技术没多大关系,就是东扯西扯,扯到字数够了为止(万恶的应试教育后遗症)
其实,严格来说,”计算机专业“是口语话的表达,它的学名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谈到科学与技术,大学里的计算机教育就理所当然地分为两大块:一块是计算机科学,偏向理论研究;一块是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偏向理论的实践与应用。可是,上了几年大学,越发觉得如此分类并未清晰自己是在做什么,反而觉得上的课程中扯淡的成分越来越多。与其说是在教育,不如说是在搞培训,教你几种编程语言,然后让你学会如何使用IDE,有余力的再鼓励考取几个相关的认证,这算教育?
当然,以上也是无可厚非,毕竟计算机专业是个年轻的专业,现代气息比较浓,因此选择这个专业,也就和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极少扯上关系(貌似中国也没有真正的大学教育,只有精英教育),在我心目中的大学教育应该有种”人文关怀“在里面,知道什么是”真善美“,当然也能辨别什么是”假恶丑“。在中国,提到”真善美“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转法轮的那厮,没办法,对大部分人来讲,这个词已经通过这种方式先入为主,从而持怀疑甚至鄙夷的态度。其实仔细想想,”真善美“绝对是一个纯种的好词,也不必通过神马”转轮子“修炼而成。拆分来看,做到”真“,需要极大的代价与勇气,是最不容易做到的一方面,所以排第一位;做到”善“,不是捐钱捐物,而是发自内心地对周边人献以友好,相对”真“,就容易多了,对周边人微笑你会死吗?做到真,比如说真话,就不一样了,尤其在中国,遭人暗算甚至挂掉,从古至今,例子俯拾皆是;做到”美“,首先应该学会理解美,欣赏美,而后才能有美的行为,美的感觉。这样说有点唯心主义,可是事实就是这样,知道什么是美,才能感知它,欣赏它。
计算机科学与”真善美“有半毛钱关系吗?我觉得和”美“有关系,真与善就不谈了,毕竟和谐词汇太多,不想文章发表后都是些”******“符号,太不和谐了。学计算机是个苦逼的过程,大部分原因在于对层出不穷的技术苦逼的追捧。我曾经有段时间是处于这种状态的,虽说现在还未完全摆脱这种状态,但已学会适时地从”圈内“跳出来,提醒自己:你如此痛苦是有原因的,不能为了痛苦而痛苦,否则不仅苦逼,而且SB。

在计算机科学的世界里有太多东西需要学习,但值得付出时间与精力,或者说产投比(产出与投入比值)高的方面不算多:按照课程来划分的话,有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四门。组成原理是研究计算机体系结构所体现的属性是如何实现的;数据结构研究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中计算机的操作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操作,与算法紧密相关;操作系统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说白了就是一群群互连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不过那些繁琐的协议和概念常常会让我头痛。若从事软件开发,软件工程又是一个融合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甚至心理学的交叉学科,耗资巨大,慎入,若入,请结合实践,深入。
其实,无论怎样,算法是贯穿计算机科学始终的,组成原理中有,OS中更有,数据结构中更别提了,计算机网络也是用到的相当多。说到此,计算机科学和”美“半毛钱的关系来了。虽说我常常感受不到,但这并不妨碍我说算法的美是存在的。正如我说同性恋是存在的,你绝对不会否认,但如果立马找个人出来瞅瞅,还真做不到,因为我没遇见过。常说的编程之美往往体现于算法之美,美的算法,常常是简洁优雅的。无论是排序,查找还是寻找最优解算法,都能在解决特定问题的时候发现一个最适合的算法,而这个算法恰能体现出算法之美。比如,在计算机网络中的路由算法,若网络规模较小,RIP中的自由选择向量算法往往能以简单而有力的功效而体现算法之美,若网络规模较大,OSPF常常以更新网络结构表收敛时间较短体现算法之美(若想知道RIP、OSPF为何物,请自行”股沟“之)。有关算法的美,才疏学浅,现阶段只能谈这些,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美,并不是仅仅体现在算法上,在计算机结构设计,程序设计,软件开发,甚至制造病毒,木马等非道德行为上都能找出美的蛛丝马迹。正如那句话咋说来着: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个发现美的大脑。我现在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心理学,数学,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和其他大多数学科最高学位都是Ph.D,也就是哲学博士:哲学有个分支就是专门研究什么是美。原来,如果能从美的层次来理解万物,你基本上就可以授予哲学博士的学位,虽说是无冕之王,但又何妨?能体会到种种的美,就是最好的奖赏。
寻找美的感觉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我才起步,不过注定是一段艰辛而惊喜不断的旅程…
专业话题就扯到这里,没说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下面来点更扯淡的东西:
现阶段处于计算机专业的考研,估计这也会是相当苦逼的一个过程,尤其对政治有种莫名的担忧,虽说还未复习。无论准备得多充分,考不上的几率都是存在的,这意味着要想一想考不上后的打算。虽说处于复习阶段想这档子事有百害而无一益,但”思考“就是存在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是抑制一种想法,它越是常常突然冒出来打扰你。如此这般,还是想好”后事“为妙,方能一心扑在复习上。初步打算,毕业后,从贵阳到聊城,骑单车回家,当然这与考上考不上无关,仅是为了了一心愿:记得中学时在离家七八十里地的县城求学,常常骑自行车来往,感觉不过瘾,于是在大二时酝酿了此愿。若考不上,回家,电脑里存储的东西足够让自己”斥资“一年来消化,期间再加上编程实践,参加些比赛(ACM神马的),没有一两年的静心钻研是不可能的。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样安排无异于自毁前程。当然,如果读研,我也会找时间做这些事情,兴许还会产生些附加值,比如,认识些牛人,说不定会在一起创业,度过一段相当苦逼但相当激情(不是基情)的岁月。不过,我想说的是,人生的某些阶段,必须是孤独的,孤独得必须面对来自自己内心拷问的一些简单问题: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来到这个世上要留下什么,应该以怎样的方式为社会做贡献等等。
无论结果如何,都将一往无前…
P.S.
今天在食堂吃砂锅粉时奇迹般地遇到了一虫子,考虑到虫子也是吃蔬菜长大的,化学元素与蔬菜如出一辙,而且富含蛋白质,只是以一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存于这世界上。随即很淡定地捡了出来,慢慢放在了餐桌上,默哀半分钟,然后,在遗传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浪费可耻——基因驱使下,秋风扫落叶般消灭了“余粮”。事后,不禁感慨:知识就是力量啊!当了解了事物的本质,对本来应该报以恶心的事情反而心生怜悯,何等的变态,何等的变态,何等的变态…(重复部分为回音,读者可自行忽略之,“回音”也是一种修辞手法,个人感觉比排比,反问神马的简单有效多了,尤其在电脑上码字,CTRL+C,CTRL+V,反复几次,你懂的)
未完待续…
这 篇文章写的不错 要是加上点图片效果就 最好了
赞赞
呵呵,要不,您给来几张?PS:貌似您网名叫 北京摄影
赞赞
我也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感觉自己读大学真的找不到方向,像数据结构这样重要的课程,我一节也没有去上,实验一次也没有做,依然考个80分,但是现在觉得很渺茫,究竟选这个专业是否对的(我是转专业的学生),楼主能否讲一下自己的经验啊??
赞赞
其实,我和你的经历差不多的,都是后来学习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才意识到数据结构的重要性,然后返工数据结构。如果实在学不下去,建议改一下方法,可以试试读一些非教材的读物,尤其科普读物,图书馆应该不少这样的书,无论是否有关专业,建议都读一读,拓宽一下视野,往往会带遇到突然“想通”的瞬间,这种感觉很奇妙,可遇不可求,需要不断地读书和思考。再比如,找一些科普和专业相关的网站,建议常去 科学松鼠会,博客园,csdn等等网站去逛逛,时间久了,收获总会有的。兴趣不是一开始就有的,需要耐心培养。祝你好运…春哥保佑你…送你一句话,你我共勉:不要让未来的自己,讨厌现在的我。
赞赞
其实不太看得懂啊,还是为你考研加油吧。。。
加油~CTRL+C,CTRL+V
赞赞
前几天在考研论坛看到的博主的这篇文章,今天在reader偶然的连接到此站,又惊奇的发现此文,不由得感慨,这世界真小。
赞赞
呵呵,确实~~~难不成你也考研吧?幸会幸会~~~
赞赞
正准备中,每天都在恐慌中度过。。
赞赞
我也想学习,不过感觉工作后就好懒散,不知道怎么样让自己振作起来?
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