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问题太多是不是会让我变得郁郁寡欢和多愁善感?
有人说内心真正平和的人是没有太多想法的,那么这是一种轻松么?相反我的记录和印象是沉重么?我仔细的想了想,不是的,我仅仅是在我把我大脑中随时闪过的一个触动保存了下来,在一个时刻做了一个标记,或者说把用文字代替了我原来的托腮傻想。我仍旧是愿意这样。并不是让自己表现的多有内涵和墨水,只是觉得有些东西不记录下来,转瞬我的这种感觉就消失了,我再也找不回,这在以后的岁月里这种感觉会更强烈,尤其到我们老去的时候,因为记忆这个东西久了就会斑驳,变形,即便你逆着踪迹去找寻,但是当时的情景的意味是遁寻不到的。这样去做吧,应该会丰富我们一些的,为自己留下点什么。
关于轻与重的说法,我最近有些感觉的,沉重&轻松!沉重会让你想到什么?压力大、重荷、还是喘不过气来、还是实实在在?轻松呢?轻盈、轻松、虚无缥缈、还是空荡无着落?我们总是有这样的感受:高考,压力大吧?目标明确吧?那个拼劲也是很足的,任谁都是感觉忙碌和充实的,这是一种重;可是考试结束后的轻松却让人觉得无所适从,(当然这不是指对考试成绩的不确定),突然地没有了目标和必须要做的眼前事,这是一种轻;这种轻让我感觉不充实!工作的时候,忙碌时,任务多时,经常的加班赶进度时,我们时常感到疲惫,头大,这是一种重;可是一旦你手头没有了任务,领导不把工作交给你,到点下班,没有你也不影响什么,这是轻松么?即便不会带来什么直接的经济损失,但是这种轻松却会让有干劲的你感到压抑和不踏实,你会反过来去寻找工作的沉重!想念一个人的时候,见不到时日夜思念,想象着各种事情要见面去做,总是在勾勒着、憧憬着,这是一种日益加深的感觉,非常的美好啊!会让人感觉心里满满的,可是一旦见面的日期定了,即将到来了这种感觉会因为马上实现而变的清淡,还会随着见面后的交往把这种美好逐渐的消磨掉,这美好由重到轻实在不是一个让人舒服的境况!我所体会的这些当然都是平实的种种感觉,没有上升什么层次,就是一种感觉的演变。只是想表明有很多时候沉重是人能承受的,就像一句很朴实的话“没有遭不了的罪,却有享不了的福”或者“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些虽然表达的不是一个层面的意思,但是最终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人们往往都能同患难却不能共幸福!夫妻之间这样的境况尤其多,有那么多的“劳燕分飞”!这究竟是一个什么道理呢?我想不出一个能解释这一切的真理。
直到我今天看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书。
当然的没有书中提及的深奥,但是书中的道理却是那么的确凿!人们总是常说生命如此的美好,但是我总是觉得这其实只是人们的一种对于生命的一种渴望,在现实中我们需要承载着太多的东西,作为男人就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这就是命,我在很多时候是唯心的,相信命运是注定的,但是我不会相信只要在枕头下面放上一张纸符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也同样相信佛的存在,或者是一种持久的意念存在,但是我不相信那些在佛祖面前磕两个响头佛祖就会保佑你升官发财的,所以说生命实在是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努力,只有在激流中拼命挣扎才能够活命。生命是用来感受的和体验的,承载着生命的重量我们开始了旅程,我们不要问生命到底有多重,生命可以用深刻来形容,我想不应该用重量来衡量,人生就是履行责任背负重担,人人都有必须承受的生命之重。多少名人也都说过类似的话: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空虚。
小说是从男女情爱角度还体味这个“轻与重”的,小说的主人公特蕾莎是一个生命之重的人物。对爱情的专注和责任、对丈夫的宽容和忍受、对事业的认真和执着、对善恶的爱憎和明断……,在重压之下艰难地活着,活得实在。小说是对人类生命之轻的指责和否定!当然这其中有很多是对当今这个没落世界真实典型的描写。这种“生命之轻”也正是没落的典型。暴露了一个建立在轮回不存在之上的世界所固有的深刻的道德沉沦,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这个世界已经道德沉沦,是一个丧失了人的道德和任何责任、义务的“生命之轻”的世界。美,只存在于“被背弃的世界”。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答案不言自明!
这篇博文写的很有深度,发人深省,忍不住从潜水中冒出头来表扬一下!
个人觉得该轻的时候轻,该重的时候重。轻重有时,当以智慧判断,而不是一味轻或一味重。
赞赞
@影响力经济_紫雨老师, 一味轻或一味重与该轻的时候轻,该重的时候重又有什么区别呢?
赞赞
@博华, 一味轻就是老是吊儿郎当,一味重就是老是过度认真。这两种都是极端,用来生活都会失衡。
人生的智慧就在于:该放下的应该用轻,该提起的应该用重。如何判断?就是要用智慧了。
赞赞
@影响力经济_紫雨老师, 说的真好:该放下的应该用轻,该提起的应该用重;嗯,这才是真谛呵!可是往往人们都分辨不清什么时候该放下,什么时候该提起,智慧存在于哪呢?很多人都很聪明,但绝对不是智慧,这需要磨砺吧,或许老矣方能醒悟!
赞赞
博主写得文章很有深意啊!很不错的文章,支持一下
赞赞
@淘宝最好的减肥药, 感谢支持!
赞赞
@谢谢支持,随时记录了一下感受,孰轻孰重都是一种心态,心情,只是希望都能自主,谈不上深刻呵,实实在在的感受而已,很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赞赞
@zyh198021, 记得听过一句,什么是魄力 拿得起放得下才叫魄力
赞赞
孰不能也,实不为也……
赞赞
@christian louboutin,
为是一种需求,不为也是一种需求,能与不能关乎 能力 ,关乎责任意识
赞赞
有时明明知道 就是做不到
赞赞
@ghdstraightenersuk,
这需要历练和过程,不是所有人都是经常保持清醒,能决然的判断并能行动。
赞赞